健康热线:400-612-2156以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欢迎您的光临!
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
科室动态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室动态 > 重磅!吴以岭院士领衔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

重磅!吴以岭院士领衔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

    1月10日,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领衔团队完成的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”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这一项目由以岭药业旗下的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(第一完成单位)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、江苏省人民医院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、复旦大学、中山大学、河北医科大学、首都医科大学等共同完成。

吴以岭院士在人民大会堂颁奖现场

    作为2019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唯一 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也是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,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”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。这一研究项目首次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,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,是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最好的例证。

      从微血管角度应对CVD防治挑战,吴以岭院士团队潜心研究十余年

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》显示,目前大约有2.9亿心血管病(CVD)患者,每10秒有1人死于CVD,CVD死亡率仍居首位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等是CVD重要的高危因素,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,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严重影响患者预后。从微血管病变开始到心血管病发生,是一个连续的心血管事件过程,就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,因此也将这一过程称为“心血管事件链”。

面对这一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,吴以岭院士带领科研团队自2005年始,依托两项国家973计划(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),从微血管角度阐述CVD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途径。吴以岭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,分别从理论、机制、临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。

    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,属重大理论原创

“围绕微血管病变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,结合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这些重大疾病,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。”吴以岭院士指出,“大家都知道经络学说,但是没人知道脉络学说,我们两个973项目恰恰是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——脉络学说。“脉”中医叫血脉,实际上同等于西医解剖学的血管。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,包括了微血管、微循环。我们构建了脉络学说后,又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——营卫理论,建立了临床辨证、诊断标准、用药规律,形成了一个系统理论指导临床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,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”。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:“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,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”。

吴以岭院士介绍,“围绕着这一创新理论,我们采用既往研究的三个通络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——通心络胶囊、参松养心胶囊、芪苈强心胶囊,简称为‘通络三宝’,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,研究其对微血管保护具有非常大的优势;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,同样能改善微循环;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,也能发挥保护微循环的作用。”

    揭示通络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是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

    吴以岭院士指出,“项目十余个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研究,分析了3.3万多条研究数据,揭示了微血管病变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和启动因素,血液成分、神经体液调节共同参与心、脑、肾等脏器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多维时空、动态演变且复杂的网络病变规律。”

项目的系列实验证实,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等临床重大疾病的关键机制,保护微血管,改善心、脑、肾的微循环组织血流灌注,从而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。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:“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”。

    循证医学研究解决国际医学界临床重大难题获高度评价

    课题组采取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随机、双盲、多中心、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,证实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,能够缩小心梗面积、改善心功能,疗效提高20%,在解决CVD这一国际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;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,在减少室性早搏的同时可改善心功能,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治疗药物;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,可减少室早的发生,同时提高心室率,填补了快慢兼治、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;在国际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,可提高临床疗效16%,同时改善心功能、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。

    通心络胶囊、参松养心胶囊、芪苈强心胶囊干预心血管事件链,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。芪苈强心胶囊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循环顶尖杂志——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》,编辑部评论:“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——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”。这一研究被评为该杂志的年度学术亮点。《自然》心血管分册也给予了肯定性评述,《新英格兰杂志》副主编安东尼教授也评价:“芪苈强心临床研究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。”

    创立了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,社会经济效益显著

值得提出的是,该项目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,当选院士一名、院士有效候选人两名、获省部级一等奖四项、著作一等奖一项、出版《脉络论》专著、发表论文240篇、获发明专利19项;同时还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-脉络病专委会和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。

“通络三宝”先后被列入中华医学会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制定的权威指南、共识和大学教材《中医内科学》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》、第9版西医《内科学》和人民卫生出版社《中西结合神经病学》中,吴以岭院士主编的教材《络病学》同时在全国40家高校开课,通心络胶囊、参松养心胶囊、芪苈强心胶囊近三年的销售额87亿元人民币,上交税金超过11亿元,约4350万人次服用治疗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国家973计划专家组称:“本研究创立了‘理论+临床+新药+实验+循证’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,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,产生重大原创成果,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”。

典型病案

1.中药通络治疗心衰患者恢复自理生活

年近70岁的赵先生十余年前被诊断患有心衰,近日赵先生因心慌、气短、喘憋、乏力、腿肿、晚上睡觉不能平躺等症状,被家人送到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治疗。入院后,该科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创立的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,采用益气温阳、活血通络、利水消肿的中药汤剂治疗,使赵先生的症状很快有了改善。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己下楼去超市买东西,回来不用坐电梯,能慢慢地走上三楼,且不喘憋。这表明采用中药通络、益气、活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心衰症状。

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目前还不能治愈,西药治疗效果也不太理想。针对这种情况,吴以岭院士从中医脉络学说分析认为,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应当从气分、血分、水分把握其发病病机演变规律,并提出了“气血水同治分消”的治疗原则,拟定了“益气温阳、活血通络、利水消肿”的治疗方法。经临床观察研究证实,该治疗方法既可改善患者心慌气短、不能平卧、尿少浮肿等症状,又可以增强心脏射血指数,显著降低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,明显改善生活质量。


2.千里赴冀寻名医 早搏万次终缓解

家住河南的金先生今年64岁了,十余年来他一直经受着心慌、出汗等不适的折磨,并且一旦受点凉或过度劳累,不但心慌出汗加重,更会出现咳嗽、吐白痰等症状。去医院检查后,他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、房早,并在三年前做了射频消融治疗,术后症状虽然得到了改善,但一年半后再次复发。虽然一直坚持着规范用药,但心慌等症状却不能得到有效改善,金先生想到了中医药进行调理。来到河北以岭医院后,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金先生有房早9400多个,房速也有439个,此外还有二联律、三联律等情况。河北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为金先生仔细检查、辨证,诊断为心律失常,并认为他属于气阴不足,据此为他对证开具益气养阴、活血通络的中药汤剂。金先生服药一个月左右,心慌症状明显缓解,出汗基本消失,再一次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,显示房早减少到了492房速二联律、三联律基本消失。贾振华教授表示,络病理论指导下的抗心律失常中药,具有快慢兼治、整合调节的作用,尤其在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。


3.放了支架 心病又犯了,通络调治月余症状基本消失

支架术后的先生一直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胸痛、胸闷等临床症状术后不久就又再次出现了,张先生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了治疗,但治疗效果一直不太理想,在这种情况下,先生选择进行中医药治疗。在仔细了解了先生的病情变化、通过全面检查之后,吴以岭院士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,通过一个多月的益气养阴、化瘀通络、活血利水为主的中药通络调理治疗,再次来复查的先生基本已没有明显的不适,胸闷痛、气短等情况基本消失。研究表明,急性心梗患者在常规西药加支架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药物,可以显著降低心梗支架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率,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液灌注,保护心肌,减少心室重构,避免向慢性心衰发展。从而改善心梗支架植人患者的远期预后。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,根据具体病情应用通络中药“通心”,帮助解决微循环障碍及心肌保护难题,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,提高其生活质量,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。


热线:400-612-2156 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新石北路385号
乘车路线:火车站乘22路以岭医院站或乘48、58、368路新石北路口下